在锦江游船的码头上,鸣锣小厮气势如虹的报时开启了夜游锦江水岸联动沉浸式剧游的序幕。水岸上,演艺人员身着古代传统服饰,与水岸下的船队互相呼应,再现百年前成都名俗巡游活动盛况。沿途的光影秀,讲述锦江的前世今生,可谓动静结合,移步异景。余晖下万家灯火点亮,桨声灯影里乌篷船驶来。从东门码头上船,顺锦江而下。坐船夜游锦江已经成为“网红玩法”,市民游客纷纷打卡体验,感受千年成都的繁华。
2022年9月28日,夜游锦江新航线正式亮相,新增活水公园至339熊猫塔段航线的同时,除乌篷船、古风游船外还新增了5艘快艇、8艘主题游船,其中那艘最大的游船将成为锦江上第一艘以餐饮为主题的游船。2022年国庆期间东门码头、石牛堰码头、音乐码头、活水公园码头也四线齐开,航线的延伸、船只的引入,满足更大的载客量,丰富水上游船体验。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7.jp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7.jpg](/upload/images/2023/9/8fedccf416c6cd74.jpg)
(图片:锦江夜游丨来源:网络公开)
2023年春节CCTV1《新闻联播》栏目报道“春节里的中国”航拍展现了成都双子塔、夜游锦江、夜市商圈等地标。1月24日,CCTV13《新闻直播间》《2023千家万户中国年》栏目以不同角度对锦江公园新春节日氛围及夜游锦江进行深度报道,为全国人民展现璀璨的年味。
成都市锦江区围绕打造“夜游锦江”旅游新品牌,2019 年春节期间,举办了“夜游锦江光影秀”、“主题文创市集”、“24 伎乐表演”等系列活动,整合多家主流媒体,以专业策划强化项目营销。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以《夜游锦江水润蓉城 光影流淌》为题进行了专题重磅报道; 各大媒体对“夜游锦江”进行了持续报道。4月21日,携手华为在“夜游锦江”光影长廊、东门码头举办了“天府幻夜图”夜游锦江品牌推广活动,近百家媒体及摄影爱好者进行了现场推介,“夜游锦江”的品牌力初显。
2022年12月9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指导,成都市商务局主办,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公园城市 国际消费”——2022成都消费新场景系列推广活动中,夜游锦江项目作为第一批八大示范性消费场景。项目通过新经济消费场景的植入,打造了高品质生活场景,推进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向美学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等多元价值转化,实现城市发展由“产城人”向“人城产”的价值跃升,人城境业高度融合。该项目成为周边众多业态的流量源头,为文创、集市、体育、旅游、休闲等各类产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更给市民游客带来了新鲜酷炫的夜游初体验。在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中,荣获首届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精品项目(创新创意类)”称号的项目还有“长安十二时辰”“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大湘西记忆”等精品项目。
火出圈的“沉浸式夜游锦江”到底精妙在何处呢?“夜游锦江”以沉浸式剧游体验为主线,更注重科技的场景体验和多元化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串联汉服雅聚、国潮市集、古彩戏法、RPG互动体验、水岸演绎等精彩纷呈的环节,晕染出天府之国独特魅力,将成都文化、中华文化的诗性与雅兴极致彰显,让广大游客了解天府文化、体验成都故事。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7_2.jp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7_2.jpg](/upload/images/2023/9/f36b765945604ae6.jpg)
(图片:锦江夜游丨来源:网络公开)
古色古香的乌篷船从东门码头顺流而下,锦江两岸的灯光秀炫彩夺目,沉浸式的水岸演绎更是让人秒入时空隧道,沿河的合江亭、音乐广场、安顺廊桥……所到之处皆是如诗如画的美景,更是成都文化的重要脉络,游客仿佛被包裹在星河之中,灯影璀璨如入梦幻。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7_5.jp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7_5.jpg](/upload/images/2023/9/9534ae419e132c85.jpg)
(图片:锦江夜游丨来源:网络公开)
“夜游锦江”打破了传统乘船夜游的游玩形式,通过各种灯光的渲染手法,如东门码头冰屏楼宇秀、菩提秀、十二月市灯光秀、帆船秀、合江亭帷幕剪影等精彩绝伦的光影秀等,为观光者创造出多种视角的场景化环境,给游客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更能沉浸式体验千年锦江的古蜀文脉。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8_1.jp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8_1.jpg](/upload/images/2023/9/c4c6ffd85483d00f.jp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8_2.jp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8_2.jpg](/upload/images/2023/9/5988b9b3180121c9.jpg)
近日夜游锦江沿线多了多处艺术装置,将文化感、艺术感氛围拉满,还有成都人最爱的大熊猫造型,将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蜀都味、国际范的夜游体验。
活水公园上的“成都平衡”,锦江上一只在空中走“钢索”的熊猫横跨两岸,这就是全新上线的艺术装置——“成都平衡”。“成都平衡”由北京2008奥运会奖牌“金镶玉”主创设计师、全球照明设计最高奖IALD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奖卓越奖获得者刘洋亲自创作,并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传承人杨隆梅亲自制作。钢索上的竹编“熊猫”随风摇曳,呈现出憨态可掬的姿态,当夜幕降临,“熊猫”会发出微光,呈现出色彩与光影的流动变化。
(图片:“成都平衡”丨来源:网络公开)
活水公园的“生命之源”。生命之源设计团队ONGA Artful Light在城市照明、展览、灯光节、灯光装置的创意照明设计方面,拥有15年的经验。设计的灯光雕塑装置多次被悉尼国际灯光节等世界级的灯光节选中。设计师以水滴为主题,构思出这个灯光雕塑作品,通过模拟水滴滴下的场景,让游客观赏到流动的灯光,听到水流淌的声音,以此唤醒人们对节水护水的关注度,鼓励大家思考每一滴水的重要性。
(图片:“生命之源”丨来源:网络公开)
武成门桥的TANGRAM。艺术家Angelo Bonel在武成门桥上采用七巧板的形式,模拟出中国的十二生肖图案,作品TANGRAM通过编程实现了灯光效果的强弱、色彩、动态变化。桥下水波充满生命力地流动,时光如斯,不舍昼夜。艺术家选择了桥作为艺术载体,因为桥是汇聚的场所,连接着每时每刻,我们从桥上能观察到时间的痕迹。同时,画面将随着潺潺江水流淌,而跳动、变化,仿佛江水带着时间一同流淌,唤起行人对时间的情感,融合现实与虚拟的间隙。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8_5.jp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8_5.jpg](/upload/images/2023/9/f5d6f110400f76a9.jpg)
九眼桥闸坝的“声音博物”。由张方禹和李琨两位设计师联袂打造的“声音博物”
是成都历史律动与现代光线的结合,是激光与音乐融合的沉浸式联动装置,在九眼桥闸坝内现代音乐演变为极富成都代表性的乐器声、熙攘声,两旁的光线也在此交融、汇合。体验者进入“声音博物”装置中,耳边萦绕着蜀地悠悠船歌、朗朗童谣和成都市井之音,眼前则是光线和光束交织而成光的结构。光随音动,音随光转,创作者将激光产生的光束与音乐联动,配合着音乐节奏,光束不断闪烁、聚合又重新排列,声与光的复合,赋予河坝新的风景与生命力。
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夜游锦江”将全面升级,在保持原有节目氛围的情况下,将整体文化故事氛围内进行整体升级,其中NPC形象固定通过人物动漫化形象、IP化,开发更多的互动玩法,提升NPC功能表达以及玩法表达。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9.pn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9.png](/upload/images/2023/9/480ea33d09c951e8.pn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9_1.jp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9_1.jpg](/upload/images/2023/9/f888b113f6b51b23.jpg)
(图片:夜游锦江NPC丨来源:网络公开)
同时在水岸演绎中串联锦江故事卷轴,增加随船演绎互动环节,并在十二月市庆龄码头等水上浮点位增加民乐表演,更有江上吹笛人、江上杂货郎等特色演绎。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9_3.jpg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559_3.jpg](/upload/images/2023/9/61b1a6cb9095994a.jpg)
(图片:夜游锦江NPC丨来源:网络公开)
《成都古今记》有载:“正月灯市,二月花市, 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便是在宋代的成都独领风骚直到今天,仍然为世人所称道的“十二月市”。
为再现独属于十二月市的盛况,“锦江游船”将推出十二月市纪念船票、交子券等,不断丰富文创市集,十二月市文创产品、老成都文创产品,并结合微展览“一平米看锦城”活动打造独具天府文化、老成都特色的潮玩市集。
![微信图片_2023091.jpg 微信图片_2023091.jpg](/upload/images/2023/9/28279d44d4fd3478.jpg)
![微信图片_202309_2.jpg 微信图片_202309_2.jpg](/upload/images/2023/9/58166524698836b7.jpg)
“夜游锦江”作为发源于五代两宋时期的民俗游玩活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将邀请汉服同袍以唯美的古韵风 采行走在锦江河畔,开启游江之旅。游客们可以着汉服、学礼仪,体验捏泥人、画扇面、写书法、投壶等中国传统文化。在夜游锦江感受千年文化历史创造出的风华绝代、形态各异的华裳汉服之美和国风艺术之美。
![微信图片_202359_3.jpg](/upload/images/2023/9/47e39e35a3f013ef.jpg)
![微信图片_20.jpg](/upload/images/2023/9/b001c34cfb4c16e8.jpg)
(图片:浣花游江丨来源:网络公开)
“夜游锦江”的升级,将诗圣笔下“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盛景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互动反馈,更好地享受旅程,实现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作为全新升级的蓉城夜游场景,“夜游锦江”将不断为市民、游客带来丰富的想象力空间,拉满锦江文艺感与烟火气。快来东门码头沉浸式体验老成都快耍、慢活的烟火气吧。
夜游锦江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深化场景创构、空间塑造、模式革新,大力植入体验消费、个性消费等新消费业态,打造“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创造了精准供给的绿色消费。
选定府河大安东路桥至合江亭段作为“夜游锦江”项目示范段实施范围,示范段河道全长 4.4km,绿道全长 8.8km。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思路,以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关键着力点,围绕“植绿、筑景、聚人”,项目按照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理念,充分考虑绿道生态价值,注重多功能复合叠加,重点打造水上游船、猛追湾望平坊、东门码头、玄奘广场、大川巷等引领性项目,实施完成光影走廊、“熊猫爬塔”、菩提光影秀、花重锦官光影秀等重要节点,构建高品质的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
通过加强文化展示、丰富文化活动和体验,构建天府文化“锦江故事卷轴”、以“讲好成都故事、塑造文化场景”等手法,展示该段“酒、茶、禅、食、船”五大在地文化,以猛追湾、成华公园、翠风苑、东门码头、合江亭等文化节点为载体,通过设置熊猫博物馆、“锦书来”公共阅读空间、“锦水流裳”流动艺术馆、东门码头文创市集等特色体验场所,构建“蜀风雅韵、中国气派、别样精彩”的城市文态彰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人文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600_3.jpg](/upload/images/2023/9/4905377f56853bfb.jpg)
![微信图片_20230600_2.jpg](/upload/images/2023/9/8765701687ecdb39.jpg)
(图片:夜游锦江丨来源:网络公开)
通过开通水上行船,采用两岸景观提升、河题光影展示等手法,提升景观、融入科技、复原记忆,打造猛追湾“光影走廊”、339“熊猫爬塔”、“门泊东吴万里船”、“花重锦官光影秀”、“合江装置秀”等引领性项目,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不仅给市民带来了新鲜酷炫的夜游初体验,同时激活了成都“水上经济”。以绿道为脉,夜游锦江串联了重要的特色旅游街区,如锦江区大川巷派叁画廊艺术街区、成华区市民休闲街区望平街香香巷等,依托慢行空间,三位一体地构建了“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夜游场景,实现城市发展由“产城人”向“人城产”的价值跃升。
以让市民生活更美好为方向,着力优化绿色公共服务供给,在绿色空间中设置高品质生活消费场所,让市民在绿道中享有服务。夜游锦江示范段翠风苑节点充分借鉴北京世园会景观和花卉经验,通过增加应季花卉,强化景观层次和色彩感受,结合川西民居和锦江元素,形成古朴优雅的景墙,打造网红打卡点。同时,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联动社区治理,以推动向生活价值转化为出发点,将原本闭塞且参与性低的亭廊进行提升改造,创立“锦书来”公共空间,不仅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更有效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凸显了简约健康的生活美学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926144601_1.jpg](/upload/images/2023/9/5753c7fb94e0d5b8.jpg)
(图片:夜游锦江丨来源:网络公开)
(四)以“共建共享”为重点,
推进公司化运作、市场化供给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思路,积极推进项目招商引资,与锦江区共同引入专业社会资本,组建以水上观光和商业街区运营为主的合资公司,依托沿线广告、驿站、商业用房以及行船等,实施市场化运营。与麦当劳、芙蓉古城、五粮液、兴城人居、饿了么等品牌联动进行水上沉浸式品牌展示,打开了成都塑造文旅场景的新思路。在注重挖掘自身品牌文旅价值的同时,将项目蕴含的价值与商业品牌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突破不断赋能,打造一张具有成都特色的文旅发展新名片。通过吸纳社会资本,实现共建共享,通过多元模式、多元效益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确保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