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
  • 关于

    雷行文化产业集团是一家极具创新活力的文化创意设计公司,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方针,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使命,用艺术、文化、创意、科技之力,构建文化创意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生态圈,致力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集团!

    关于
  • 业务
  • 业务

    雷行文化产业集团是一家极具创新活力的文化创意设计公司,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方针,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使命,用艺术、文化、创意、科技之力,构建文化创意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生态圈,致力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集团!

    业务
  • 案例
  • 案例

    雷行文化产业集团是一家极具创新活力的文化创意设计公司,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方针,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使命,用艺术、文化、创意、科技之力,构建文化创意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生态圈,致力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集团! 

    案例
  • 资讯
  • 资讯

    雷行文化产业集团是一家极具创新活力的文化创意设计公司,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方针,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使命,用艺术、文化、创意、科技之力,构建文化创意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生态圈,致力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集团!

    资讯
  • 联系
  • 联系

    雷行文化产业集团是一家极具创新活力的文化创意设计公司,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方针,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使命,用艺术、文化、创意、科技之力,构建文化创意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生态圈,致力发展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集团!

    联系
资讯 构建文化创意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圈

关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的思考———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17 浏览量:26

习近平同志指出: 伟大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① 

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长征文化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长征文化资源以弘扬长征精神,进而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是关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工程,也是关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① 习近平: 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 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人民日报2019 年 月 19

640.jpg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的条件基础

  • 长征文物资源优势显著

四川是长征中出奇制胜的战场会师加油的驿站和战略转移的桥梁

红军长征的足迹遍及四川的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创造了五个 “最”,即: 征战时间最久、长征线路最长、经过地域最广、自然环境最恶劣、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召开会议最多。长征中最为严峻的考验大部分发生在四川,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址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凝结,也都独具四川特点。

四川红军长征文物主要沿红军长征线路呈带状分布,其中泸州市古蔺、叙永,凉山州冕宁、会理,雅安市宝兴、天全、芦山,以及阿坝州小金、马尔康、若尔盖等保存数量较多,长征文物点密集。

目前,核定登记的不可移动长征文物442处,存有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泸定桥、波日桥、卓克基官寨、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处,会理会议纪念地、三关桥、陈云长征旧居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47处。

文物类型包括伟人旧居、部队驻地旧址、会议会址、战场遗址、渡口遗址、红军标语、桥梁道路、红军树、红军井等遗址遗迹,特色鲜明。可移动文物 2788 件套,其中珍贵文物 112 件套,包括货币、文稿、武器、生活用品等,珍藏于沿线区域内的博物馆、纪念馆 ( 陈列馆) 和文物管理机构内。

640 (6).jpg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

  • 长征主题陈列展览体系基础良好

在四川,红军长征途经的每个县区都建有纪念展示场所、主题纪念馆,或在综合性博物馆中开辟有专门展厅。有的地区还依托伟人旧居、红军驻地旧址等历史建筑布展陈列,以介绍红军长征在本地的斗争和建设情况。

目前,四川已建立了近40个红军长征纪念馆或纪念园,以反映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强渡嘉陵江、血战剑门关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博物馆、纪念馆为支撑,以反映红军长征途径各地历史的陈列馆、展示馆为补充,展览面积达到 20000 多平方米,为系统全面展示红军长征四川段的光辉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以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初步形成

四川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

以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致力于将长征红色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入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雅安夹金山分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甘孜泸定桥分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等培训机构,积极深入推进长征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深入挖掘长征精神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具体体现,依托长征遗址遗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培训活动,为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提供了重要阵地。

640 (1).jpg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 雅安夹金山分院

雅安夹金山分院秉承 “弘扬夹金山精神、锤炼坚强党性”的办学宗旨,提炼出 “坚定信念、团结友爱、挑战极限、不胜不休”的夹金山精神,依托雅安丰富的红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体验教学、现场教学、影像教学、激情教学、互动教学等方法,突出其红色体验式教学特色。自 2018 年 5 月开班以来,已培训学员 2. 1 万人次以上,为弘扬、传承长征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 “长征丰碑”红色旅游品牌初步形成

红军长征途径的四川区域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沿线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等密布,民族风情浓郁,为发展红色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四川各地党委政府致力于将 “红”“文”“绿”三种元素实现有机融合,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7 年,四川省政府成立四川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办公室,统筹推动全省红色旅游的规划设计和发展,注重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充分展示四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改革开放后的崭新面貌,基本形成了十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 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完善

四川泸州、雅安等长征文物分布密集的地区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全覆盖,其他红军长征途经的主要节点区域不仅有高速公路相连接,泸州、凉山、阿坝、甘孜等地还建有机场。

可以说覆盖长征沿线区域的立体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

除交通外的其它基础旅游接待设施条件也在不断完善提升,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640 (7).jpg

甘孜康定机场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存在的问题

  • 管理保护不到位

在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单位不统一、多头管理、权属混杂,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保护机制,对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管理不到位。

加上过去对一些年代较近但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遗址遗迹的潜在价值认识不够,致使一些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遗迹损毁严重,有的甚至已不复存在。一些纪念场馆陈列物品或已损坏,或散落在民间不知去向。

四川长征遗址遗迹损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建设损毁。

经济快速发展期往往是文化遗产遭受人为因素破坏的高危期。数量众多的红色遗址遗迹因城镇建设被毁,给长征文物保护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阿坝州红军长征时期的金川红军总医院遗址、红军大学遗址、格勒得沙革命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等因农户改造住房被破坏,已无法恢复。

二是自然损毁。

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较好外,大量保护级别较低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年久失修,残损破败,濒临消失。部分私人产权性质的旧居、旧址无人管理,任其自然损毁,周边历史环境破坏严重。如甘孜、阿坝地区部分红军长征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由于地处偏远,长期无人过问,出现自然倾斜,甚至垮塌; 绵阳市平武县 12 处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遗址遗迹,其木质建筑物自然腐蚀较重,在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几乎全部毁损。虽后续得到重建修复,但已部分失真。

三是无序开发损毁。

长征主题陈列展览体系存在内容陈旧、主题不鲜明、同质化严重、展示方式单一落后等问题,故事性、参与性、体验性不强,长征文物的内涵阐释不够,最新研究成果未在展览中得到充分体现,尚未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长征文化线路展示体系,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一些地方为发展旅游业,对长征文化资源过度开发,在遗址内兴建各种商业、娱乐和营运设施,让遗址遗迹受到破坏,甚至对革命文物进行拆旧盖新式的改造,让文物严重失真,失去了原有价值。同时,一些私人博物馆受经济利益驱动,存在伪造革命文物、随意附会的现象,对还原长征历史真实面貌产生了负面影响。

640 (2).jpg

泸定桥景区

640 (3).jpg

  • 开发力度不充分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

全方位立体宣传利用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宣传的方式、渠道单一。

有关部门对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民众对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中红色遗址保护利用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民众对本地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长征遗址遗迹有一定了解,而对围绕这些遗址发生的历史事件、相关重要人物却所知甚少,了解不充分。

二是开发力度不够。

四川长征红色旅游发展同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地都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制约因素。各市州景区存在开发方式和营销方式上简单趋同,缺乏统筹协调,旅游产品趋同等问题。部分长征遗迹配套基础设施缺乏,可进入性差,游客停留时间过短,人均消费低,旅游产品不成体系。这些制约因素导致红色旅游出现政府 “热”,而市场却始终不温不火的局面,影响长征精神的展现、传承。

三是融合度不够。

红军长征主要途经的四川南部、西北部等大部分区域,虽然区域地理环境优越,历史古镇、传统村落、民族风情、山水风光等特色资源丰富多样,长征精神和历史记忆流传广泛,但现有长征文物资源与当地的绿色资源、文化资源融合度还不够,长征红色景区质量等级总体水平较低,对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够。如对怎样将长征的这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阿坝州当地的藏羌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其服务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

四是各方协作力度不够。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涉及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旅游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是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程,但目前尚未有规范性、纲领性、指导性的规划,相关部门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资源优势没有得到集中发挥,集群效益不充分。在利用长征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旅游的过程中,部分地区政府仅考虑自身利益,各自为政,独自开发、包装、宣传,没有进行资源整合,人为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流动,造成了影响发展的一系列矛盾。

五是专业人才普遍缺乏。

红军长征沿线多为革命老区,经济落后,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客观上存在着人才外流的现象。由于长征沿线区域普遍缺乏高水平的规划和管理人才,造成了许多红色景区规划不当、管理不善、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

从事一线工作的服务人员专业水平还不能满足各红色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如有些讲解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对景点的解说比较枯燥单调,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无形中减弱了景区的吸引力。

640 (4).jpg

泸定桥景区

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路径思考

  • 全面统筹联动,高起点统一规划布局

坚持把统一规划作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前提,用大遗址保护理念,结合国家出台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统筹纳入长征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做到高起点科学统筹规划,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利用,为高标准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

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权威资质单位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总体建设进行科学定位,创意规划空间设计布局方案,针对重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遗址遗迹制定分期开发的推进方案,明确各期重点工作。向社会公布规划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优化提升,使规划方案更加完善、科学。

二是统筹效益整合。

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应在整体保护基础上,把经济效益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动长征沿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统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深度融合,扩大公园旅游容量,提升经济效益,不断增强长征沿线地区内生动力和自我造血能力

三是加大区域联动。

长征沿线区域的省、市、自治区,位于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关联地域,物流相通、人脉相连。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要坚持区域统一规划,打破地区行政阻隔,建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攻克建设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深化区域合作,探索建立长征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盟,形成统一的产品体系和价值链条,实现联动共享。

640.png

红原瓦切长征遗址

  • 保护利用并重,高标准打造文化品牌

要维护好长征革命遗址遗迹所特有的历史环境风貌,保持长征历史原真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深入挖掘长征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是加大保护力度。

对长征革命遗址的保护管理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级保护、合理利用、属地管理的原则,保证其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对长征革命遗址遗迹的保存情况进行普查,对有价值的长征文物统一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案,明确长征文物保护的主体内容,确定保护的范围,设好保护标志,明确保护的主体单位、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利用多种媒介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切实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其中来。要积极搭建长征文化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学术论坛、研讨会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长征革命遗址综合保护利用 “把脉问诊”、献计出力。

二是做好开发结合。

按照建设好国家长征文化公园这一总体要求,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当地党委中心工作结合,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找准工作结合点,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解决当地发展不足、发展不快的问题; 将长征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让长征文化展现各地特色和魅力;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区域发展战略结合,特别是与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川陕苏区振兴发展有效对接;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产业调整、特色旅游、生态农业、安居工程、城乡绿化、农民脱贫致富项目相结合,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经费保障和其他项目的对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与当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播、生态环境的互动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是打造文化品牌。

要紧紧抓住各项战略机遇,建设长征文化精品园区,释放整体力量,彰显长征文化独特魅力。要深入挖掘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抓好长征干部学院品牌打造,重点培养一批长征研究和教学的专业人才,为长征文化研究和教学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推进长征学研究的发展。同时,致力于将长征路线申报为中国文化或记忆遗产,全面启动长征路线申遗工作。

640 (1).png

  • 加速文旅融合,全方位开发旅游产业

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要全面提升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努力构建红色旅游与长征文化共融共生的发展平台。把长征文化同本地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产业布局融为一体,推进系统开发,提升资源品位,促进 “红”“绿”融合、“红”“古”融合、内外结合,将独特的长征文化气息渗透于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开发旅游新业态,带动长征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坚持 “红”“绿”融合。

根据四川长征遗址遗迹的分布情况,精心打造和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纪念设施。坚持 “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的发展思路,精心设计 “红”“绿”组合的长征精品旅游线路,有机结合红色产业与绿色产业,打造 “红”“绿”结合的长征文化旅游品牌和绿色旅游纪念品,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是坚持 “红”“古”融合。

坚持共生发展的理念,把四川悠久历史文化、多彩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到长征文化保护利用中去,拓宽长征文化内涵与外延,增强长征文化对群众的吸引力,加强长征文化与本地特色文化的融合开发,构建复合型经济发展体系,形成“红”“古”融合的特色旅游产品,使游客在瞻仰革命遗址的同时,感受到本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三是坚持内外结合。

对内,统筹长征沿线省、市、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链式打造长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合作建设长征旅游文化圈; 完善长征沿线区域合作机制,广泛开展跨区域协调联动,丰富长征旅游文化内涵,共同培育长征红色旅游品牌和旅游业态,探索长征沿线区域经济社会振兴发展之路; 共同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无障碍长征文化旅游区,相互支持,消除行政区划的壁垒。对外,进一步打响长征这一红色独特品牌。

以长征文化、长征精神为主线,开发长征历史情景剧和相关重点影视文创作品,形成红色经济复合产业,充分释放长征红色旅游产业活力。

  • 加强组织协调,高质量有序推进建设

成立四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各区域间长征国家文化公

园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投资开发、品牌运营,高质量扎实有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责任。

长征沿线各地区应坚持 “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全面落实责任和细化目标,分解工作任务; 应坚持以长征文化为纽带,激活市场机制,协调解决条块分割、相互制约的被动局面,协同推进长征文化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二是突出建设重点。

对长征国家公园建设重要节点和建设工程,要加强督促指导,以抓开工为重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建设。重点协调指导地方结合现有红色景区、景点建设实际,全面统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好连接长征沿线景区间的旅游快速通道,缩短与主要客源地的时空距离,确保长征沿线区域的通行能力。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在加强保护的过程中,注重挖掘长征文化资源的深厚底蕴,提炼符合新时代精神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发展新的红色文化形态。要紧密依托区域合作建设,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激活市场机制。在精心打造精品景点的同时,开展长征学术研讨、文艺创作、文化会展等活动,推进长征文化的传播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长征文化,在全国人民熟知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海外传播。


微信咨询 QQ 立即电话咨询